太阳网城上娱乐官网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学问建设如何发挥作用

发布时间:2012/07/18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学问建设如何发挥作用

来源:四川日报
 

   学问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进步的显著标志。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学问的繁荣开始;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学问的支撑。学问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学问的作用,将学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在工业和城镇发展中赋予其丰富的学问内涵。

   □李明泉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内生动力

  新型“两化”“新”在哪里?从学问视角看,新型工业化“新”在新思维,打破传统经济观念,确立低碳生态、环境友好的战略发展意识;“新”在新结构,突破传统产业约束,强化资源整合、业态关联的科学合理布局;“新”在新路径,冲破传统工作方式,增强辩证施政、时空融合的统筹协调能力。而新型城镇化“新”在新主题,克服千城一面误区,探寻城镇独特个性;“新”在新空间,摒弃盲目规划误区,确立人性空间设计;“新”在新功能,纠正功能紊乱误区,注重联动协调完善;“新”在新生活,改变传统陋习误区,倡导现代生活方式。

  学问作为理论保证和思想支撑,能够科学引导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学问的力量。同时学问本身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传统经济向人文经济、常识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符号经济、情感经济等现代经济形态发展,增强经济的学问内涵和综合竞争力。学问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历史、传统、民族等学问资源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学问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学问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思想先导和内生动力。经济学问一体化的时代不可逆转地到来,大家只能顺应,顺势而上。这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是追求城市个性和学问主题,以形成城市自我发展新空间和张力,从而凸现城市核心学问竞争优势。学问主题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正是学问的血脉,才使城市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蓬勃的生命力;正是学问的灵魂,才使城市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灵气。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学问主题不是城市宣传口号,也不是城市旅游口号,而是能够代表城市学问底蕴、精髓、气质的核心内容。

  学问力量驱动新型“两化”

  在工业发展中融入学问、彰显学问是一大趋势,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工业发展既创造丰富的物质产品,也创造先进的精神学问;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强化学问观念、拓展学问思维。企业成长要有学问自觉,树立诚信立企、质量兴企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做市场信赖、社会和消费者满意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学问对产品上档升级和产业转型提升的促进作用,注重把独特的学问理念植入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注重培育具有丰富学问内涵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进产业、企业和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形成持久的竞争力。要加强企业学问建设,培育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营造以人为本、敬重劳动的浓厚氛围,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教育和凝聚员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学问特色彰显新型城镇化。城市是学问的载体,学问是城市的灵魂,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城市学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必然要求增加学问含量,提升学问品位,形成学问特色。按照经济、政治、学问、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问保护和传承的需要,以学问彰显城市个性,传承历史底蕴,努力建设具有浓郁学问氛围和人文精神、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城镇化不仅是高楼街道厂房的现代化,还应是人的生活方式和学问观念的现代化。城镇不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学问的集合。城镇的活力来自于学问的魅力。因此,城镇在功能设计、空间布局上,既要考虑各个城镇之间的功能协调、互补联动,在突出城镇个别性中减少发展的重复性,又要考虑每一座城镇自身的功能协调、科学合理,高起点高标准地设计学问生活方式和产城发展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学问需求。

  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在乡村而不在城市。乡村的民族学问、特色学问十分突出。如果大家既把城市现代学问,如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学问观念融入乡村,又把乡村学问引入都市,就能在学问生存方式、居民生活方式、城镇发展形式等方面形成新格局新景观新气象。

  “互动”的学问路径选择

  在学问软实力上强化“两化”互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大家正进入一个学问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以学问形态为主的软实力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趋势。“两化”互动的硬实力、大发展离开了学问软实力,是不可能的。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刚柔相济,软硬结合,“互动”才有思想和精神力量支撑。

  在学问生产力上助推“两化”互动。学问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学问产品、提供学问服务的能力,包括学问事业发展能力和学问产业生产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学问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体来说,他包括学问方向的把握能力,学问体制的激活能力,学问事业的公共能力,学问生产的技术能力,学问资源的整合能力,学问资本的增值能力,学问效益的促进能力,学问市场的引导能力,学问交流的互动能力,学问竞争的创新能力。这十个方面能力的促进和强化,是助推“两化”互动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素。

  在学问竞争力上凸显“两化”互动。学问竞争力是指各种学问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学问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通过难以替代、不可模仿和不可重复的特质资源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和组织力量,从而抗衡和超越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价值的系统合力。增强区域学问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寻找与其他区域迥异的学问资源,倾力打造地域学问品牌,彰显地域学问特色和魅力,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快发展城镇学问产业和乡村学问产业,将地域学问资源与当地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协调起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学问特色,在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上打造地域经济社会核心竞争力。

  在学问凝聚力上激励“两化”互动。学问凝聚力在新型工业化中体现为“企业精神”,在新型城镇化中体现为“城镇精神”。“两化”互动只有通过学问认同、价值认同,充分发挥精神引领、创新驱动的作用,才可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实现立城优城、产城结合,相互促进、竞相发展。

  在学问辐射力上延展“两化”互动。学问辐射力在新型工业化中体现为产品的学问内涵力和品牌扩张力,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学问追求;在新型城镇化中体现为城镇独特个性和学问魅力,代表着城镇的精神气质和学问风格。企业不断为城镇注入现代学问理念,城镇不断为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共同构成产城合一的城市软实力。(编辑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鍶焰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